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2010年1月注册新浪微博,尔后不久注册腾讯微博,网易和搜狐虽也开了,但更新极少。本文记叙的对象,主要针对新浪微博。

2、微博的言论管制,主要有三个阶段:删帖(加密)、禁言、销号。

3、前两者不需多言,至于销号,迄今有两波高潮,一是2011年初茉莉花事件,一是2012年三四月重庆事件。

4、我本人的新浪微博账号,主要经历了两波禁言和两波销号。

5、两波禁言里,第一波禁言是2010年两会期间鸿忠抢笔事件(附1《鸿忠抢笔,两场24小时传播战》),第二波禁言是2011年8月的达芬奇家居事件(附2《我混新浪微博的原则》)。

6、两波销号里,茉莉花我没能赶上,重庆事件恰逢其时,被销号时间是2012年4月26日,详情见(附3《温和地传播,理性地死磕》)。

7、最近一次销号是在上次销号的6个月后,即2012年12月26日,原因不明。有说是因为《起底王立军》的报道,也有说是因为批评警队特别是网监里的五毛党,还有说是因为评论七常委的新华社人物通讯。

8、微博管制在南周事件里发展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酷地步,直接上升到维稳程序。主要手段是成建制地大规模禁言和封号,比如后来的新京报事件里针对媒体人群的封号,即建立在微博实名制技术基础上;稍后宣布的支部建在网上,亦是这种维稳式管制。

9、南周事件里作为政治传播的另外一个表现即是,微信的正式浮出水面。此番传播,呈现微博在前,微信在后的博前信后局面。微博的媒体性质和微信的社交工具性质,得到强化。

10、微博和微信之外,博客依旧在发挥重要作用。长微博能否直接以博客和微博互相嫁接的方式取代博客?这里一定要解决版权的问题。

 

附件1:《鸿忠抢笔:两场24小时传播战》:http://media.nfdaily.cn/cmyj/23/06/content/2010-04/27/content_11446467.htm 

      附件2 :《我混新浪微博的原则

  一 事情经过

  这次禁言,事情很简单,我其实是第三者,当事双方乃是新浪围脖和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  
  后者在新浪围脖发的数条关于达芬奇家居的报道,均被新浪围脖删除,删除的方式乃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您查看的微博已经被原作者删除”,但在原作者的主页里自己却能看到,对其他网友来说,不仅看不到,还会误以为是发帖者自己删除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性质非常恶劣的方式,不仅删帖,而且栽赃。 
  中国网事栏目转而在腾讯微博发帖控诉,从我截图保存的上十条微博内容来看,中国网事栏目(系腾讯围脖实名认证)诉称,他们和新浪微博沟通删帖事宜,对方称是发帖内容敏感,据上级指令而删。中国网事则称据他们和相关部门查证,达芬奇一事并无相关删帖指令。于是其和新浪微博总编陈彤短信联系,据称新浪方面回复的短信内容相当不堪。 
  我在新浪微博发帖质疑此事,在发了两条主要的围脖后,收到新浪微博管理员查封通知。这两条围脖内容如下:  
  •我认为,如果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在腾讯围脖的实名举报属实,那就意味着新浪微博假借网监办名义为不法商家达芬奇删帖,如果其中又牵扯到利益输送的话,新浪微薄和它的实际负责人事实上已涉嫌刑事犯罪。请新浪注册地的北京市相关检察机关介入。
  8月12日 23:25
  •回复@朱玉的围脖儿:得,新华社的大腕儿朱玉老师也在这里,请陈彤 @老沉 先生出来对质吧。我认为为贵公司股东利益考量的话,你现在最应当做的是先辞职,因为你至少在公关应对上是一个非常失败的高管。 //@朱玉的围脖儿:事实是现在中国网事四个字已被新浪微博屏蔽
  8月12日 23:34
  新浪微博管理员的查封通知内容如下:  
  您好,我们接到用户举报,您在微博中发布敏感内容,该内容已被处理。一周内,我们将对您的微博内容做先审核后发布的限制,请日后不要再发布敏感内容。感谢您对新浪微博的支持与理解。
  
 
  二 善后情况  
  所幸我私信功能还能使用(如果私信功能也受到限制的话,新浪毫无疑问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在我私信运作下,不少网友出面替我鼓与呼。  
  13日上午9点36分,新浪副总编辑周晓鹏致电我,解释了新浪微博在达芬奇删帖一事上的做法,他认为情况并非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所指控的这样严重,而是两者之中沟通出了问题,并表示会过问我的账户被审查一事。  
  我首先向周先生表达了我对删帖和封号一事的强烈愤怒,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毫无道理,对新浪公司的形象也极为不利。  
  对其与新华社中国网事关于达芬奇一事上的解释,我表示欢迎新浪出来回应,考虑到中国网事在腾讯的相关围脖已经删除,此事真相如何,有待相关媒体进一步追问。  
  我请他转达对新浪总编陈彤的建议,建议其抓紧学习,提高公关应对水准,不要再做这种蠢事。周先生亦答应转达此声音。  
  通话结束不久,我收到系统管理员通知,我的账号解除审查。  
  我随后发了一条围脖:  
  •刚接到新浪微博某高管电话 解释了新华社与达芬奇一事 并致歉和解除了账号审查 我表示接受他的解释 并希望新浪能不断增大透明度 加强公关应对水准 不要辜负股东和公众的期望 争取做到商业利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8月13日 11:07
  检索了一下相关记录,我此番被新浪围脖禁言,始于2011年8月12日23点52,结束于8月13日10点55,时长差不多11个小时。
  
  三 我的思考 
  此次我不是第一次被新浪围脖禁言,却是第一次因非政治的原因禁言,也是时间最短的一次禁言。此前数次禁言,印象中多是鸿忠抢笔,多是炸药奖之类公共事件,时长少则一周,多则一月。  
  这个非政治原因,恰是我所思考的重点。  
  众所周知,新浪微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它的超强过滤能力,这个建立在管制和言论自由博弈缝隙中的商业利益,有其显而易见的先天不足。  
  如果因诸多政治敏感原因而不得不采取删帖封号等管制措施,新浪确有无法公开言说之苦衷。作为一位在新浪微博盘踞一年多的网友,我愿意尽最大限度的去理解这种不得已的苦衷,而把愤怒的目光更多地投向躲在新浪等诸多商业网站背后的管制黑手。  
  但是,像这次达芬奇事件,像上次谷奥事件,类似这种和政治敏感事件无半毛钱关系的商业纠葛等日常事件,如果只因为牵扯到新浪公司或者高管本人的利益,新浪即容不得任何批评乃至稍有质疑的声音,动辄挥舞删帖乃至封号的大棒的话,我表示非常遗憾,并将穷尽我所有资源,誓与新浪为敌。  
  我自2010年1月注册新浪微博,先是被新浪主动施加实名认证,自去年10月之后有被无端去掉,之后又几次反复,从没征求过我本人意见;至今我这个账号亦被新浪微博的搜索系统屏蔽。这些,我都懒得和新浪计较,但并不意味着我轻视这个平台,更不意味着我漠视我应有的权利。  
  至而今,这一年半时间里我已发了10830条微博,凝聚了不多不少的39261位粉丝。我想说的是,我珍视这支小小话筒,珍视自己在现行框架内的所有权利,更希望能对得起这39261位翻山越岭前来关注我微博的网友的信任。  
  这就是我混新浪微博的原则。  
  此番能顺利抢回话筒,我必须要感谢 @xuzhang5454 @斯伟江 @杨海鹏在上海 @朱玉的围脖儿 @李小萌 @兰一 @人物周刊的陈磊 @朴抱一 @郑艳琼 等诸位朋友的仗义执言,是他们,在我被封后立即站出来向公众传递信息。  
  还有不少我无法一一记住的朋友,帮我发出了我看到了的和还没来得及看到的援助声音,在这里也深表谢意。这是公共言说时代的进步,是大家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大家共同的价值观追求和公共表达需求帮我抢回了这支小小的话筒。  
  再次感谢各位!
  
  2011/8/1 

 

附件3、温和的传播,理性地死磕——关于微博
 

  1、4月26日晚10时许,我的新浪微博账号被突然注销。注销前发的最后一条微博,内容如下:

  @石扉客:今天(26日)是湖南益阳教师李尚平被枪杀十周年,李应是BBS时代较早的一批热心网友之一,遇难前常再湖南红网等地发帖批评当地教育部门。此案虽未必直接和李发帖有关,但十年来始终未破,这是最为令人扼腕之处!好在,孩子已经长大了,相信他能等到这一天!

  2、这条微博也是我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的第14538条微博。该账号注册于2010年年初,迄今积累了近十万个关注者,发了近两百万字微博,大多是对各类新闻事件的线上时政观察,却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此前曾被禁言数次,但这次被直接销号焚尸灭迹,却是史无前例。用一句话归纳,我这个微博账号叫“生于鸿忠抢笔,死于尚平十周年”。

  3、我相信这个举动应不属于新浪官方的直接意思表达所致。但他们应能做到的,是在封号前先履行告知,沟通,警示,备份等诸多举手之劳的程序。截止目前,我没看到这方面的迹象,对一个在纳斯塔克上市的公司而言,这点相当令人遗憾,我相信这家公司必将付出代价。

  4、我的账号被销号后,几个朋友致电我,说在新浪微博页面的联系人目录里依然能看到我的名字在闪亮。我不确定这是什么技术原因,只能建议所有朋友看好自己的私信,不要在这个网站留下任何私密信息。

  5、忍不住想起2010年在复旦新闻学院微博圆桌会议上,我对网易分管微博的副总编张锐说过的话:希望你们快点赶上来,不要让新浪一家独大。王八蛋打王八蛋,胜过让一个王八蛋独大。不幸目前还是一个王八蛋独大。我同样的内容,发在腾讯微博的暂时还没出现同类现象。说明我两年前这个看法没说错。

  6、被注销账号的当天下午,我在百事通公司的星光大讲台,以重庆事件为例讲了一堂有关新闻人的传播与观察的课,PPT里引用了不少我在此次事件里的微博观察。在回答有关新媒体提问时,我答新媒体会有助于公共传播,但当局对新媒体决不会束手无策,他们只是永远慢一拍罢了,一旦看准了就会上手段,而且手段绝对老辣。从十年前的BBS到后来的博客、QQ群到现在的推特和微博,莫不如是。当晚发生的这个事情证明,我还是没说错。

  7、你若问我以后怎么办?此事在法律和行政上都没什么现成的路客走。我就一个态度,跟他们做传播上的死磕罢了。刚在新浪微博开了个小号,叫“@韩剪溪”。加上腾讯的“@石扉客”,推特的“@shifeike”,这是鄙人目前的三只主要小喇叭,此外别无分号。

  8、就像最后一条微博一样,我自信我在公开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内容,基本都是平和理性的传播,也基本都经得起实践检验。我也一直在公共传播中说服自己尽量谦卑温和:倘事实有偏差,我会更正并致歉;倘观点有偏颇,我会修正并说明。

  9、我想我以后还会这样:温和的传播,理性地死磕。

  10、如果您是这几天联系我的境内外媒体朋友,本篇博客即是我对此事的态度,您可援引之;如果您是网络上下的新朋旧友,感谢您读完了以上这些自恋的东东。

 石扉客,2012年4月28
 

话题:



0

推荐

石扉客

石扉客

14篇文章 7年前更新

资深媒体人,历任南方日报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环球报道》记者、央视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编委、《南都周刊》编委、《博客天下》杂志社主编、新浪网副总编。

文章